2022-07-16 09:28:15 來源:網絡綜合
1994年7月17日 巴西足球隊獲第十五屆世界杯賽冠軍
1994年7月17日 (農歷六月初九),巴西足球隊獲第十五屆世界杯賽冠軍。
1994年7月17日美國西部時間中午,洛衫磯玫瑰碗體育場內座無虛席,第十五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在這里舉行,對陣雙方是意大利和巴西,他們的勝者將成為首支四獲世界杯的隊伍。巴西隊中有羅馬里奧和貝貝托這對無堅不摧的鋒線組合,而當時羅納爾多只是個替補;意大利對的老隊長、后防中堅巴雷西在對挪威的比賽中受傷后動了手術,僅僅過了三周就重返賽場,也被稱為奇跡,他的復出極大的激勵了隊友們,他們眾志成城地瓦解了巴西隊凌厲的攻勢。守門員帕柳卡全場僅有一次失誤,但球打在了門柱上,他激動得親吻了這救命之柱。意大利在將巴西的進攻消弭于無形的同時,本隊也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攻勢,數次在危急關頭挽救全隊的巴喬也被看死。雙方在酷暑中僵持了90分鐘后進入延長期,仍然一無所獲。這樣,世界杯決賽歷史上首次迎來了殘酷的點球大戰。
意大利首先出場的是精神領袖巴雷西,他征戰職業足壇近二十年,獲得無數榮譽,就差一樽世界杯,而這也是他最后一次代表國家隊出賽,可能是他在129分鐘比賽中傾盡了全力,腿已有些發軟,一腳射門竟打高了,老隊長痛苦的坐在了地上。好在巴西隊頭一個出場的桑托斯的點球被帕柳卡撲出,雙方機會仍然均等。在后三輪中,意大利馬薩羅的點球被塔法雷爾撲出,阿爾貝蒂尼和埃瓦尼罰進;巴西隊精巧的腳法幫助了他們,鄧加、布蘭科、羅馬里奧的點球令帕柳卡無所作為。關鍵的最后一輪,意大利的巴喬出場,如果他能罰進,意大利還有一線生機。意大利的球迷緊張的捂住眼,全場只聽見巴西球迷的噓聲。助跑、射門!腳法最好的巴喬竟將球打飛!巴西隊員擁抱在一起,而意大利人則沮喪的倒在了地上。巴雷西嚎啕痛哭感動了電視機前的數十億觀眾,他喪失了最后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畢竟,勝利者只有一個,這就是體育比賽的殘酷。
1976年7月17日 第21屆奧運會在蒙特利爾舉行
1976年7月17日 (農歷六月廿一),第21屆奧運會在蒙特利爾舉行。
1976年7月17日通過衛星傳送到加拿大的奧林匹克圣火在蒙特利爾主會場上熊熊燃起,
科馬內奇于1961年出生于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麓的喬治烏-德治市。父親是位汽車廠的汽車修理工,母親是普通職員,她還有個弟弟。一家人口不多,生活得挺快活。在科馬內奇六歲時,她就顯露了特有的體操天賦,她能像男孩子一樣練側手翻,在沙發上“豎蜻蜓”,把馬路邊狹長的石欄桿當作“平衡木”,一遍又一遍來回疾跑。一次,體形勻稱、素質不凡的科馬內奇在幼兒園里奔跑跳躍時,被從事體操專業的貝拉夫夫婦發現,他們把科馬內奇帶到了喬治烏-德治市體育俱樂部。從此,6歲半的科馬內奇就開始了她那不平凡的體操生涯。
任何成功都與辛勤和汗水分不開的??岂R內奇從6歲開始,就遠離了女孩子所喜歡的一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集中全部精力于緊張又厭煩的體操訓練之中。7歲到9歲,她每天接受兩個小時的訓練。9歲以后,她接受了三個小時的訓練。10歲以后,她每天的訓練量相當于游泳兩萬米。人12歲,她常常超過規定的訓練時間。每次訓練中,一個簡單的動作往往要做30到40次。1976年她參加蒙特利爾奧運會比賽,飛機起飛前半小時,她還在訓練。她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平衡木動作,是她兩萬多次訓練的結晶??岂R內奇14時,8年所付出的勞動相當于一個普通人半輩子的勞動量。
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是科馬內奇能在重大比賽中穩定發揮技術的原因,這也是她特有的風度,這種風度是她具有頑強意志的表現,也是她取得成功的保證。1970年的一次比賽中,在短短的10秒內,她竟三次從平衡木上掉下來,伙伴們都為她哭了,而她自己卻沒有掉淚。1975年合眾社把她評為該年度最優秀的運動員,教練和隊友都異常激烈,她卻表現得很平靜。在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她巨大的成功使別人哭了,而她卻沒哭。她的這種沉著老練、鎮靜自如的大將風度是在無數次失敗中磨練而成的。8歲時,經過兩年刻苦訓練的科馬內奇第一次參加羅馬尼亞全國少年體操比賽,成績很不理想,她差一點哭出來,認為徹底失敗了,幾乎喪失了從事體操的信心。關鍵時刻,她的啟蒙教師貝拉夫婦給了她有益的指教?!霸谀愠蔀閭ゴ蟮墓谲娨郧?,必須學會輸得有風度。這是你將來成為冠軍的唯一途徑?!笨岂R內奇從此記住了教練的話,并作為座右銘指導自己的一生。
科馬內奇在國際體壇上是燦爛明星,在文化學習上也閃耀著智慧的光彩。長期的體操訓練從沒影響她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在體育學校學習期間,她各科成績都很好,并且能講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她興趣廣泛,踢足球和聽音樂是她最喜愛的課余活動。
科馬內奇是羅馬尼亞人民的驕傲。她以自己不懈的努力為祖國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國家和人民給了她最高獎賞。羅馬尼亞授予她英雄稱號??岂R內奇退出賽場后一直從事教練工作,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以后,她開始坐在了體操裁判席上。她雖然現在不在賽場上拼搏,但她創造的輝煌永遠載入了史冊。
1947年7月1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全國土地會議
在75年前的今天,1947年7月17日 (農歷五月廿九),中共中央召開全國土地會議。
1947年7月17日-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村召開黨的全國土地會議,劉少奇主持會議并作了報告和總結。會議總結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發布以來土地改革的情況,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在全國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綱領。
《中國土地法大綱》共16條。其主要內容: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鄉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鄉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統一平均分配,抽肥補瘦;在平分土地時應注意中農的意見,并允許中農保證有比一般貧農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略高的土地量;為保證土改的徹底進行和純潔黨的隊伍,提高黨的戰斗力,會議還決定結合土改普遍整頓黨的組織。在黨內開展以三查(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為內容的整黨運動。會議沒有形成綱要性總結,“左”傾錯誤也進一步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