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6 08:44:05 來源:網絡綜合
1940年7月16日 希特勒發布“海獅計劃”
在82年前的今天,1940年7月16日 (農歷六月十二),希特勒發布“海獅計劃”不列顛空戰開始。
盡管后來歷史學家認為德國空襲倫敦是一個錯誤,但德國人的攻擊給倫敦仍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隨著法國的敗降,西歐大地的槍炮聲停息了。但沉寂了半個多月以后,西歐上空又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炸彈爆炸聲,不列顛之戰開始了。
特勒打敗法國后,便擬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了。為保障渡海登陸作戰,德軍企圖首先奪取制空權,以摧毀英國的防御工事,消滅英國空軍,并鉗制住皇家空軍。
于是德國空軍元帥戈林集結了德國空軍主力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戰斗機和轟炸機各占一半,而英國只有700架戰斗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占有2:1的優勢。由于德國飛機飛行距離較長,而英國飛機則以本土為基地,能在德機往返的時間出擊數次,所以雙方實力基本相同。
戈林狂妄地對德陸軍總司令說:“要完全摧毀英國空軍,需要2-4周時間,單靠空軍就能使英國屈膝投降?!?/p>
1940年7月16日,不列顛空戰開始了。德國空軍以英吉利海峽的護航艦隊為攻擊目標,并對英國南岸港口進行騷擾性攻擊,目的是誘出英國戰斗機加以殲滅。但英國空軍不上當,每次瞄準機會以少量飛機出擊,使德國元氣大衰。一個月的時間,英軍僅損失戰斗機148架,而德軍卻損失296架飛機。
從8月13日到9月6日,為空戰第二階段。德國空軍大規模地轟炸英軍機場、雷達站、飛機工廠和補給設施,并尋求同英國飛機進行空中決戰。從8月24日起,戰事進入了決定性的階段,德軍每天出動1000多架次飛機。嚴重破壞了英國南部5個軍用機場和6個雷達站,幾乎摧毀了南部整個通訊系統。在那些緊張的日子里,英倫上空整天馬達轟鳴,火光閃閃,被擊中的飛機拖著長長的黑煙栽進大海,或落入荒郊和居民點。
此時,英國對德國本土發起反擊,81架英國轟炸機突破兩層高射炮火網,把炸彈投到德國首都柏林,使德國舉國震驚。
從9月7日到翌年5月為第三階段,德軍開始對倫敦和其他主要工業城市實施“恐怖轟炸”,企圖摧毀英國工業生產,摧毀英國軍民的抵抗意志。
然而,英國軍民越戰越勇,德機的損失與日俱增,促使希特勒在1941年6月向他的陸軍首腦們宣布進攻蘇聯的決定,10月12日,希特勒終于正式承認入侵英國失敗。
在“不列顛空戰”中,德軍共出動飛機416萬多架次,向英國投擲6萬噸炸彈,炸死炸傷英國居民8.6萬余人,炸毀100多萬棟建筑物,英軍以915架飛機和414名飛行員的代價摧毀了1733架德機,擊斃和俘獲6000名德國飛行員,取得了空戰的勝利。
1945年7月16日 蔣軍大舉進攻蘇皖解放區
在77年前的今天,1945年7月16日 (農歷六月初八),蔣軍大舉進攻蘇皖解放區。
在皋南戰斗中,中共部隊機槍射手在房頂上阻擊增援之旅
1945年7月16日,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蘇皖解放區。本日起,國民黨徐州綏署主任薛岳指揮的第七軍、整編第四十八、第二十八、第六十九、第五十七師等部12個旅約9萬人,自津浦路徐州、蚌埠段東進,主要攻勢指向淮陰,一部沿隴侮路東進;第一綏靖區司令李默庵指揮第二十五、第八十三、第四十九、第六十五、第二十一師及第九十九旅共5個整編師、15個旅,約12萬人,由南通、泰興、揚州北進,主力直指鹽城,一部沿運河進逼淮陰;第五軍主力及整編七十四師之第五十八旅共3個旅約3萬人,由六合、來安向淮南的津浦路東解放區進攻,由南面威脅淮陰。至此,國民黨軍對解放區的進攻全面展開。這時國民黨軍總數達430萬人,而中共軍隊總數僅120余萬人。國民黨用于全面內戰的正規軍有193個旅(師),約160萬人,占其全部正規軍的80%。
1945年7月16日 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在77年前的今天,1945年7月16日 (農歷六月初八),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成功
1939年,物理學領域里的原子分裂實驗就已在德國取得成功。二戰前夕,為逃避德國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國的一些科學家,擔心德國搶先造出原子彈,推舉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加強利用核裂變過程來制造超級炸彈。羅斯??偨y采納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建議,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員會。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后,美國加速了研制原子彈的進程。1942年開始實施以“曼哈頓工程”命名的龐大計劃,由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全面負責研制原子彈。該計劃投資25億美元,動用10多萬科技人員和工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加緊研制。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于1500—2000噸TNT炸藥。原子彈問世是本世紀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一項重大科技成就,由此,人類進入了核時代。
2001年7月16日 中俄兩國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1年7月16日 (農歷五月廿六),中俄兩國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1年7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共25條,有效期為20年。條約總結了發展中俄關系最主要的方針和原則,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堅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條約規定了兩國今后在政治、經濟、貿易、科技、文化和國際事務中合作的原則和方向。
江澤民主席和普京總統還簽署了《中俄元首莫斯科聯合聲明》。
簽字儀式后,江澤民和普京共同會見記者,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普京說,他同江澤民主席簽署的《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俄中兩國發展平等互信的建設性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江澤民說:《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簽署,是我此次訪俄的最主要成果。條約概括了中俄兩國元首近10年來發表的一系列宣言和聲明的主要原則和精神,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將兩國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表達了雙方永做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堅定意愿和決心,展示了兩國人民渴望和平、友好與合作的主題。他說,條約面向新世紀,面向下一代,對新世紀中俄關系的發展作出了總體規劃,是指導21世紀雙方關系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條約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為基礎,徹底摒棄了那種不是結盟就是對抗的舊的國家關系模式,這符合時代的要求和國際形勢發展的客觀趨勢,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建立新型國家關系的范例??傊?,中俄簽署這樣的條約,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必將造福于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