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09:33:31 來源:舒圣祥專欄
近日,網傳圖片顯示,一順豐同城騎士4月9日實際收入10067.75元。
順豐同城回應稱,經后臺查詢后確認,該騎士共完成60筆同城配送訂單,系企業用戶下單,訂單傭金計提總額達10067.75元。其中基礎傭金534元,各類特殊獎勵約1678元,用戶打賞約7856元。
也就是說,該騎士平均每單不含打賞收入為約36.9元,平均每單獲得打賞約131元。
騎手日入過萬,其中基礎傭金才534元,其余部分均為特殊獎勵和用戶打賞。在疫情導致民生多艱的背景之下,這樣的消息無疑足夠吸引眼球。日入過萬,相比娛樂明星等高收入群體,或許不值一提,但對普通人來說,如此收入確乎不可謂不高。
于是,網友討論很熱烈,有人稱其為騎手的風險溢價,也有人稱其為用戶的含淚打賞。
很多網友認為,騎手冒著風險辛辛苦苦工作,高收入自然無可厚非,憑什么網紅能拿動輒上萬打賞,騎手卻不行?也有不少人認為,不打賞就沒有騎手接單,這和白菜賣到幾十元一斤,又有多少區別?
事實上,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需要一分為二看待:一是,騎手該不該拿這份高收入?二是,騎手日入過萬真的是正?,F象嗎?
在騎手該不該拿高收入的問題上,我堅定地認為,騎手不僅應該拿,而且對于保供來說,騎手高收入,其實是件好事——騎手拿的越多,來自市場的激勵越足,疫情保供才越有保障。這和上下班高峰期,調整打車價格是一個道理。
哪里訂單多,哪里需求足,就會通過市場的方式,反映到價格上來,進而激勵更多服務者,都于此時來到此處提供服務。如此一來,既有利于更好地滿足需求,也有利于更快地平抑價格。
這個意義上,騎手日入過萬其實很難持續。高價格作為風險溢價,會激勵更多騎手加入,價格自然就會慢慢下降。很多新興行業,網約車司機也好,外賣騎手也罷,剛開始進入時都很賺錢,后面就越來越不掙錢了,這不是誰心黑,而是市場競爭規律使然。
疫情背景下,減少人為干預,通過市場方式保供,仍是最有力的舉措。反過來,如果因為封路不讓騎手進入,使得市場競爭無法有效展開,那也是政策的問題,并非騎手拿了不該拿的錢。
換個角度說,騎手固然該拿高打賞,用戶的高打賞,卻很可能并非自愿;不過是,當買方市場進入賣方市場,用戶為了贏得交易機會,被迫支付了更高的對價。此時的所謂打賞,無非是傭金的另一種展現形式罷了。
換言之,騎手日入過萬,折射的是異常嚴峻的保供現狀。對用戶來說,為了贏得騎手接單而被迫打賞,與為了買到白菜被迫支付高價,本質上確實沒有任何區別。
一場疫情保供大戰,此刻正在上海打響。多家互聯網平臺在政府要求下開始發力,從各地增調人員和設備,馳援上海。騎手日入過萬,清晰呈現了這場保供大戰的嚴峻性。
作為一種現象,騎手日入過萬,只是結果,并非原因?;蛘哒f,騎手日入過萬,本身不是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只是暴露真實問題的信使。只要保供問題被很好解決,騎手日入過萬自然不成其為問題。